书中所写

套用白岩松所说的:讲好一个故事,需要一个主人公,从细节映射到大局。《白话》里面的主人公其实就是白岩松,是不同事情的白岩松看待问题的一些故事,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细节。里面有现在的他对一直困惑中国大学生乃至大部分中国人的那个问题–焦虑的种种思考,有对无用和有用之事的深思,和如何做好新闻的思考,以及对如何做人的一些提示等等诸如此类。他在不同的时间段说下的话,记录的文字,和采访过的种种事迹,很有趣地体现在里面的言行中。举得的例子更贴近实际,有当年的焦点访谈与丁部长的对话,有亲身经历了什么新闻媒体从单方面的党的喉舌变成了今日的舆论监督权,还有回顾到当年南大使馆被炸得时刻流露出得愤慨与理智的压制的事情,太多了,内容太多,简直难以数清。

我之所得

白岩松所说得话,很真实,起码真实到人明白没有多少虚假得成分。在对幸福这个问题上看,白岩松说幸福可以无限靠近,但无法彻底到达。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高中第一次写这种类型得作文时遇到,蛇吞象问题。欲望问题,问这个问题得时候,人一般是不饥饿得,因为吃了才会觉得幸福,也会有精力问出这种问题。同理,欲望在增长得时候,便是不幸福得。这一点,以后在论证吧

我更感谢得,应该是里面说了很多很多关于有用与无用,成功与失败得例子。像红塔山得创始人褚时健,巅峰时候风光无限,牢狱之灾时无人问津与后面创立褚橙品牌,告诉我,让时间来看待成败问题,站在现在得观点看一个人是否成功,是狭隘得。

在有用与无用之论上,其实白岩松与当年莫言获奖时所说得那句:”文学最大得用处,就在于它的无用”所写出来观点是一致的。当年的邓稼先父亲是清华系的哲学教授,却希望儿子在美国去学科学,因为这样有用。这个例子究竟如何,看人深思。有用和无用,这个问题太多深思了。但是他告诉我,我应该去做点无用的事

其实白岩松其实一直在或明或暗地提到,中国人的处事方式。书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便是那句,如果一个苹果的砸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十有八九第一时间是会抱怨,或者是直接吃掉。外国也有,但是中国人最多的问题,其实,的确就是在抱怨,不同的人抱怨不同的人,这是一种风气。一种可以下意识让自己摆脱责任的风气。深入人心的风气。

太多太多了,我还没有整理出自己的东西,这些内容已经脱口而出了,罪过罪过